我出身於窮人家庭,傳說中的那種窮苦背景,媽媽說她小時候都會追在火車後面,撿車上掉落的棉花來賣,完全是冒著生命在賺錢,我也沒念幼稚園,沒享受過那種奢華的幸福。情況漸漸好轉,父母辛苦大半輩子攢了一點錢之後,決定把所有積蓄投資在孩子的教育上,房子賣了定時寄生活費來,讓我們在國外安心念書,對他們來說,這是一種無法回頭的押寶,梭哈、All In、全凹了,投資報酬率他們不會算,有沒有回本他們也不在乎,他們認為窮人要翻身,就是得靠教育,我和哥哥就是他們的賭注。我們今天不談教育,只是告訴你我的一切是從窮人家庭開始起步的,你也許起的比我漂亮,但窮則變、變則通,有變就有機會。
大學一年級我 18 歲,高、壯、陽光,自信的跟什麼一樣,當時經濟班上有個香港女生,白、嫩、俏麗,不食人間煙火的那種清新脫俗,觀察了幾次後我決定直接下課在門口堵她,假裝沒聽懂上課內容 (也許是真的),問她是否可以一起複習,交個朋友,切搓一下課業,盧了幾次後她終於答應和我一起午餐,我高興的連課本都拿反了,幾次的吃吃聊聊後,有天她突然問我說「你有車嗎?」,我說「沒有」,她說「我希望交個男朋友是有車的,可以每天接送我上學,你能做到嗎?」,我說「…暫時不能」,接著她從皮包裡拿了一張男生的照片給我看,說「這是我在香港的男友,我們每天都會通電話」。怎麼說我也是讀書人,這意思再明顯不過,我們從此就再也沒出來過…(後來我發現班上另個女生也不錯 → 這離題了)。這個人生小故事給我的大啟發是:有錢才是真自信。我從小到大盡量不抱怨,所以我並不覺得那女的很現實,我只怪我自己沒有錢,還沒有 ready 做她的男友,這並不是唯一的案例,而是很多次的第一次而已,因為屢屢受挫,我深深的領悟出只要有錢,就有愛情,沒有錢的愛情就算開始,也不會持久。連「愛情」這麼感性、藝術、浪漫的東西,也必須用「金錢」這麼俗媚的東西來支撐,「失戀陣線」的盟友也常聚在一起取暖,輪流的烙狠話「有了錢,還怕沒有女人愛嗎!」我們對金錢的決心從那一刻開始生根。
一個簡單分辨窮人或富人出身的方式,是吃飯的習慣,「窮人吃飽,富人吃巧」,我們從小被教育飯菜一定要吃光,有剩就是浪費,食物絕對不能浪費。世界的另外一端,富人在不愁吃的情況下,品嘗佳餚都點到為止,這樣才能吃遍天下山珍海味,對他們來說不知「浪費」為何物。(你可知道在信義區豪宅中,不管家裡有沒有人,冷氣都要二十四小時開著,因為怕家中的收藏品潮濕。環保救地球?省省吧,你一年下來所節省的浪費,還不到有錢人的一天呢 → 這又離題了) 從窮困到小康,再到我現在差不多「中康」,以前吃不起的現在都吃得起,在達到「財務自由」之前至少先達成「食物自由」了,這也想吃、那也想吃,結果魚和熊掌都吃了,又非得吃光,所以我才越來越胖(小時候我超瘦的)。窮人心態轉換成富人心態需要時間,「富過三代,才懂吃穿」,我希望女兒會打從一開始就是「富人心態」,她已經在吃副食品了,所以我必須更快努力達到「大康」才能教她。寫到這先小結一下:
金錢或許買不到真愛,但可以買到戀愛。沒有戀愛,何來真愛?
金錢或許買不到品味,但可以買到美味。沒有美味,何來品味?
金錢或許買不到教養,但可以買到教育。沒有教育,何來教養?
金錢或許買不到自尊,但可以買到自信。沒有自信,何來自尊?
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邏輯對比,10 兆的財富很大,100 兆也很大,你在兩者之間抽到 10 兆,請問這結果你可以接受嗎?大多數人可以,因為 10 兆已經很多了,多到有沒有這 90 兆都沒差了。如果你不能接受,抗議選擇過程不公平,調閱監視錄影器檢視每個環節,你努力思索如何才能重新來過,然而越想越覺得複雜、困惑…
有人說「金錢不是萬能」,但其實「錢的能力」就像這 10 兆,他能做的事非常非常多,多到幾乎等同於萬能了,至少在你有意識能理解的範圍中。常說「金錢不是萬能」的人只是把事情搞得太複雜,一是安撫自己的藉口,但主要原因是他們從沒真正了解過「錢」。沒有錢的人,怎麼可能會真正懂「錢」?就像不會彈鋼琴,怎知道貝多芬有多厲害;沒錢上高級餐廳哪知道鮑魚的味道,窮人不懂錢的美,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,錢有多好用,只有富人才懂,越有錢的人越會發現它的多種面貌,錢何止是買東西,所有馬斯洛金字塔上的人類需求都可以買到:身體飽暖、安全感、人際關係、社會認同和自我實現,也許再過不久就能買到「永生」(應該現在就可以),很明顯的,錢的萬能已然接近神的萬能。
你的反應一如我預料之中,認為我是「錢奴」,你想跟我說「這世界不是只有錢」,你知道嗎?我非常同意,這世上真的不是只有錢,百分百正確!這世上還有魚翅、豪宅、轎車、名牌包、高級旅遊、狂歡派對、ipad、知識、和平、幸福、孝順、健康、自信、歸屬感、友情、愛情、子女教育、ipad 2、公益奉獻、家人聚餐、理想、熱情、競爭力、權力、聲望、國際地位、婚姻美滿、追逐夢想和 ipad 3(加把勁老賈)。在我一生中不知有多少人跟我說過「這世上不是只有錢」,如果是出自德高望重的成功人士口中,我會虛心的討教,擷取他們的人生智慧,想必這是他們達到財富自由後的生命領悟。但你若不是,也沒有達成上述的這些事情,你憑什麼說這句話?你配嗎?簡潔為智慧之魂,別把事情想得太複雜,因此,我的下聯是「所以我們要趕快賺錢」。我真希望有一天能抽著雪茄,躺在加勒比海沙灘上,緩緩吐出一煙圈跟大家說:這世上真的不是只有錢…
.
.
…看到前面我那艘遊艇沒?
寫到這我其實想收工了,但我知道有人會叫「牛肉在哪兒?」你還沒說如何賺錢啊?唉呦,我又不是什麼有錢人,「賺得越多,賺得越少」,何況我都不是賺很多,我豈敢在晉商面前撥算盤啊…好啦,伸頭一刀,心虛也是一刀,有錢的客倌別嫌棄我窮人獻曝就好。
以專業起家:初入社會,先花十年在一件事上達成專業,能力和責任跟著薪水正比上去,若發展順利則機會浮現,無論是晉升、跳槽、或自行創業,我說過當你的專業來到一定高度時,你的心中是無懼的,勇敢的把握機會,也許就一飛衝天,沒衝天也沒關係,反正你的專業還在,下次再衝就好。專業的難度和收入成正比,一個腦科醫生專業是開腦,基本上開個幾年就可以致富了,而相對於傳直銷下線,只會適合那些對「銷售本身」有高度熱情和專業的人,若你對「銷售」沒興趣,趕快找出你真正的熱情所在吧。
跟錢做朋友:一個輕視錢財的人,就不可能得到財富。沒有學校會教你如何賺錢,所以你只能自修,把《富爸爸窮爸爸》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》熟讀三遍以上,不斷的和別人請教、自我充實和用力吸引。別去想怎麼省錢,那只是浪費時間,會省錢沒有用,要會賺錢才有用,若你跟「好友」錙銖必較、凡事都精打細算,你說他會不會離你遠去呢,所以省錢是越省心越小,進入「人窮志短」的惡性循環,要去學賺錢才會心越來越大,進入「雄心壯志」的良性循環。心理建設先做好,到時錢大量噴出時才不會慌張,複習你的數學,床頭放個計算機,無時無刻鍛鍊你的商業思維,也許某天就給你發現了金銀島藏寶地點。
理財投資:就是「用錢賺錢」,重點是「買低賣高」,如何買低?如何買更低?如何賣高?如何賣更高?好還要更好。理財和游泳一樣,要跳進去練習才會懂。「保險」是一種集體賭博,而且你不會想贏錢,所以量力而為、基本注就好;「基金」是”中產階級”的投資,「單點大買」勝過「定存定額」,但基本上有點慢,風險也不一定比較低;「外匯」是大戶人家的專屬遊戲,須兼備錢和國際觀,很少人玩得起。「股票」是最棒的投資方式,有錢人很少不玩股票,也許不是玩「股市」,但一定會「玩股票」,很多時候,「創業」就等於在玩自家股票。年輕人理財風險越高越好,因為你輸得起,所以投資比例要最高,比儲蓄、零用、保險都要高。
別當妓女戶:這是最新流行的「中標殺人」(標題殺人),我的意思是努力開掘你的「持續性收入」,你要設法從那些需要親自上場,像職員、醫生、理髮師、和妓女,轉為那些不需要你親身力為的工作方式,像藝人、作家、房東、股東等、「持續性(空格)收入」是最好的致富方式,讓你躺著就能賺錢,不,我不是那個意思。
最高境界:專業的最高境界不是你去找機會,而是好機會主動來找你。金錢也是一樣,一方面舊的錢還在「自動雪球化」(多威的字啊),幫你創造持續性收入,另一方面新的錢就像門外狂吠的狗一樣的想進來。為什麼呢?因為你是一個別人想投資的人,因為你可以幫他們賺錢,因為你的利用價值高,因為你可以實現自己和他人理想,因為你可以促成社會進步,因為你可以改變現狀來創造更好的生活。有大師說:「成功者都是自我推銷者,加上正直的人格」我想你至少已經完成一半了,只是我不確定是哪一半(笑)。
真的該收工了,賺錢這門學問太大,又豈是我幾行墨水便能窺知,寫下去會沒日沒夜的沒完沒了,最後列出一些成功人士的「金錢觀」,你看得出他們的共通點嗎?
「千金難買少年貧,匱乏才懂無中生有」~ 王偉忠
「賺錢算不上目的,或許可以算是一個目標、一種必要、一種滿足,但絕不是目的」~ 狄伊‧哈克 (Visa 創辦人)
「賺錢是我的手段,不是目的」~ 許文龍
「單純賺錢一向不是我的目標,我的野心是想建立些什麼」~ 洛克菲勒
「賺錢是實踐理想的前提,也是走向理想的手段」~ 何飛鵬
「對我來說,金錢就代表工作成就的驕傲」~ 雷‧克羅克(麥當勞創辦人)
「我的目的不是賺錢,而是讓金錢生出超越金錢的意義」~ 比爾蓋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