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底我走訪了一趟
矽谷華德福學校,矽谷是高科技的代名詞,華德福學校禁止用數位產品,可說是低科技教育,但為什麼這些高科技的家長們,會選擇低科技的教育方式呢?當我主動去問他們:「為什麼你選擇華德福?」他們異口同聲的答案是:「因為我小孩在這比較快樂」。
「讓小孩比較快樂」不用什麼高科技家長才會明瞭,任何家長都一樣,只要你有小孩,你都會希望他們快樂。你會希望他們每天早上起床開心,哼著歌去上學,放學去接她時,看她跟同學玩還捨不得走,晚餐前牽手散步在路上唱唱跳跳,公園裡爬欄杆,臉上還掛著笑容,晚飯嘮叨不休,我提醒她嘴巴請先吃飯,飯後桌遊很投入,勝利時瞧她臉上得意的表情,洗澡時有說有笑,睡前故事總是「最後一個,真的」,看著她熟睡的臉龐,我知道她又過了開心的一天。
每位父母的最大願望都跟我一樣,希望我們的孩子快樂的長大,每一分每一秒,都是發自內心最純真的快樂,對於那些會造成孩子不開心的環境或因素,我們會盡全力的去避開,去保護他們,去盡力維繫他們開心的每一天。可惜隨著他們成長,會有越來越多因素打破他們的快樂節奏,其中一項就是「學習」,特別是非自願的被迫學習,通常被統稱為「念書」。
請問大家對「念書」這個詞的感受是正面還是負面的,若你回想以往的經驗,「念書」帶給你的是快樂的回憶較多,還是痛苦的回憶較多?這題的答案只在你心中,我們別講出來,但我認為「念書」跟「閱讀」「學習」一樣,明明是好事,為何會讓人有痛苦的回憶,而又是在人生的哪一階段開始,會對他有負面的想法?「念書」為何不能跟快樂共存,甚至還背道而行?上學明明是快樂的事情,學校也應該是個好玩的地方,但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,不喜歡做功課,不喜歡「念書」,這難道是人類天生的傾向嗎?還是因為在體制上、內容上、方向上出了問題,而且還沒有人敢質疑、挑戰、並改善他?
很多家長要求孩子「念書」,是因為這本來就是上學的規定,及學生的責任,社會上每個人都是這麼過來的,爸媽小時候也是啊,縱使他會跟孩子的日常快樂有所牴觸,但八成以上的家長都會將就,但我不行,任何抵擋在我孩子面前讓她不快樂的,我都不會將就。
回到台灣,我也問了很多家長「為什麼你選擇華德福?」,除了一些住的近的,多數的答案也是「我不想讓小孩這麼早就有念書壓力」,是的,體制內的幼兒園和小學真的太早給孩子壓力了,幼兒園念ABC,小學一年級就要會寫字,童年本該無憂無慮,為何要用課業阻礙他們的日常快樂呢?答案只有一個,這些家長想讓他們的小孩「有競爭力,未來可以從事理想的工作,成為社會上的精英」,所以從小就要念書寫功課,功課好才能一路升學順利,才能實現上述的目標。
你知道嗎?其實我也是,我也希望我的小孩「有競爭力,未來可以從事理想的工作,成為社會上的精英」,但我不覺得「快樂」與此衝突啊!會讓人覺得有衝突是因為教育觀念和系統上出了問題,否則「快樂」「學習」「有競爭力」「成為菁英」應該是同路人,為什麼家長們會覺得小時候不用功讀書,長大後就不會成為社會菁英?
你聽過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」,也一定看過「小時流氓,長大企業家」的故事,人的一生充滿了變數,孩子自有他們的「變數」要面對,不是父母現在可以預測、或可以處理的,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裡,去幫助他們發展自身的處世能力,讓他們有勇氣、創意和意志力去「自適應」未來的社會變遷,現在我們無須擔心尚未發生的問題,只要確保他們對於學習有無比的熱情,和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一切。如果你的孩子說「唸書不快樂」,你應該盡可能把「快樂」和「唸書」連結起來,如果你覺得路上障礙重重、無計可施,我認為應以「快樂」優先,寧可先捨棄「念書」,這也許會違反傳統的儒家教育觀念,但我堅信當人真正快樂時,他才有可能會做出偉大的事情,然後,也許他會自我發現「念書」的重要性,並自願的樂在其中。
菁英兒童不是菁英大人的保證班,我們該重視的是孩子的心理發展,引導他們快樂的學習,並讓他們知道「快樂」在人生中有多重要,必須時時刻刻提醒,是否活在當下並樂在其中。我在選擇學校的同時,完全是以「小孩快樂」為優先條件,因為我深信,當我小孩快樂,我才會快樂,而當我們家長快樂,小孩會被感染,從心靈長出樂觀面對生活的態度,形成良好的循環,所以我們身為大人的,有責任讓自己天天開心,這才是最重要、影響最深遠的身教。
社會菁英在小時候並不一定是菁英兒童,多半是普通兒童,他們在當時也無心成為一個社會菁英,會有今天的發展,一定是在人生中找到了一項令他們快樂的事情,因為做這件事很快樂,他們持續做、持續進步,然後自然地來到菁英的境界,所以找到快樂才是關鍵轉折點。
再說,在活得快樂的前提下,最後就算沒有變成菁英,又有何干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