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You Jump, I Jump.” ~ 電影《鐵達尼號》
前情提要
6) 當先進者vs.當跟隨者
8) 堅持到底vs.適時轉型
在這份清單中「當先進者vs.當跟隨者」是我心中第二名難抉擇的,頭腦越清楚、閱歷越豐富反而越覺得難,在我目前簡單的頭腦裡、和貧窮的口袋裡,創業就是為了要賺錢的,而賺錢就是要讓自己和家人過更好的生活,如果這中間剛好改變了世界、造福了人群,那也是順便而已,我從不認為「創業的出發點」是要改變世界或造福人群的,至少我還沒有那麼偉大,亦或那麼厲害,我從不自欺欺人,我創業的出發點是要創造財務上的自由、和時間上的自由(是一樣的),若有一天我有錢又有閒了,我也許會去嘗試改變世界,在那之前,我從不敢想。
既然創業是為了賺錢,那麼賺錢是應該「蠶食」還是「鯨吞」?若你想鯨吞,那第一個進入全新市場的玩家最有機會,就像前幾代的iphone那樣,若你想控制風險穩穩賺,那跟在別人後面看清楚後再決定較妥當。這下好了,選擇的難處在於「先進者」意圖鯨吞,但不一定順利,有些時候反而是後來者的市占率最大,例如google,誰還聽過alta vista,第一個做搜尋引擎的公司,或是facebook,誰還記得friendster或myspace;另一方面,後進者的優勢在於先讓別人去打先鋒、去犧牲、花錢去教育,若真的有搞頭,再進去想辦法分一杯羹,但難處在於你也許進去後連一滴羹都沾不到,所以先進、後進各有利弊,而且變數實在太多,根本沒有通則,so,這題該如何解?我用畫的看看…
首先我假設創業家都喜歡又創新又賺錢的,也就是圖中的1,但由於市場不明、沒人可參考,加上教育消費者的成本,很多人會怕變成4,雖然創新,但賺的錢不成比例,所謂的「叫好不叫座」,由於不確定這全新的東西、在全新的市場會否賺錢,所以很多創業家寧願移往2,不那麼創新沒關係,只要能賺到錢就好了,先把肚子填飽再談理想吧,移的到還好,就怕移不到變成了3,沒新意又沒賺頭,若不改善的話,很快就打叉叉close了。
很複雜嗎?我們換個場景試試,以電影產業為例,每個導演都想拍叫好又叫座的電影(1),但如果「創新過了頭」或許會得到某些人的讚賞,但卻得不到票房的認同(4),像是影展的「得獎片」那類,所以電影公司會為了票房而犧牲一點”創意”,盡量往主流市場靠攏,觀眾想要超級英雄就給他們超級英雄,想要原著改編就搬上大螢幕,想要看續集就給他無限拍下去,賺錢的考量大過創新度,真正在1的位置的人是少之又少。
我非常喜歡「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」這部電影,雖然是改編小說,但劇本幾乎重寫,整部電影的故事、技術、藝術、意象層面等都非常創新,我原本以為只有我喜歡,應該會被歸類「有深度的得獎片」之流,沒想到票房非常亮眼,賺了面子也賺了裡子,再加上李安的奧斯卡光環,這部電影成了人類史上的經典之一,又創新又賺錢,就像當年的iphone一樣。
李安未來的動作將受到全球影迷的注意,對他自己而言,下一部電影的「創新」會比「票房」來的重要,除了要當別人的榜樣、不負他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身分以外,
他要超越的是他自己,也就是說,他有可能是1,也有可能是4,但他絕對絕對不會是2或3,因為他是李安啊!
各位看出我的解答了嗎?沒錯,我自認是網路圈的潘李安,我所追求的是超越我自己,雖然創新不一定賺錢,但身為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網路人,看過這麼多網站模式的興衰,我們是不是應該冒點風險,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或玩法,帶領其他後輩的成長呢?當然,先進者也可能是先烈,也可能完全不賺錢,但總要有人帶頭創新啊,而資深網路人是不是應該擔起這種責任呢?因為就成功率來說,越懂、越有經驗、越有資源的人,在創新的路上就應該走在最前面啊。
你看看,連我口口聲聲都在喊賺錢的人都在談「理想」了,為什麼比我更有名,更適合帶頭衝、當個引領創新的先進者的某些人,還站在後防為了「賺錢」而守舊,或做起了代工業,甚至搶了隔壁老王就可以做的工作。我深深的認為,當你已經站上產業的某種高度,你就應該做其他人所做不到的事,這是你的責任、也是你的挑戰,你若不是運氣好,而是真的厲害有料,你何必為了怕成為4而去當2或3,你有當1的潛力和能力,為何不發揮出來呢?
「先進者優勢」和「老二哲學」都有道理,正確的程度不分上下,身為創業家不應以此來選邊站,而是應該以你產業中的「相對位置」來做選擇,若你沒錢沒經驗沒資源沒人脈,那麼合理的位置是2;若你不是第一次創業,或有錢有資源,那麼能力越強、責任越重,為了自己別人和產業好,請選擇當個「先進者」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