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世界最貴的熱狗 – 談「粉絲」


※ 此篇字數超乎你想像的多,我準備向金氏世界紀錄提出申請「繁體中文字數最多的一篇部落格文章」,閱讀時間至少要27分鐘,但我誠懇的建議您耐心看完,因為本文詳細解釋了網路人、行銷人、和每個人都關心的焦點:「粉絲」。

 

先把時間拉回到20年前,也就是1990年,我移居加拿大的第二年、看MLB大聯盟的第三年,那時美聯和國聯只分東西區,沒有中區,當年紐約洋基隊的戰績是67勝95敗,東區7隊排第7,美聯14隊排第14,大聯盟26隊中排第25(只贏亞特蘭大勇士),洋基不是支爛隊,而是支”大”爛隊、砲灰隊、a bunch of losers,黑白條紋連斑馬都覺得受辱,連紐約布朗克斯區(Bronx)本地居民都不想承認是他們的球迷,那是一件極端丟臉的事,你說要是小城市像匹茲堡海盜那種萬年爛隊也就算了,反正不期不待,喝杯啤酒隨便看看,但洋基是大聯盟史上最多冠軍的球隊,而且身處全國媒體焦點的大蘋果紐約,毫無擺爛的權利和勇氣啊,所以當時的老闆George Steinbrenner再也看不下去,決定發揮他造船的老本行「破釜沉舟」(如果他懂中文)的想拯救「洋基」這個品牌,並公開放話說我們不會再爛下去了(也沒空間了)。Steinbrenner首先把當時的總經理Harding Peterson炒了,換上老友兼前教練Gene Michael,再把當時的總教練Bucky Dent也炒了,換上了農場(註1)教練Stump Merrill,開始積極培養新一代的球員,試著從農場中淘金。那個年代洋基陣中唯一的明星叫Don Mattingly,是個高打擊率的一壘手(現在是道奇隊總教練),沒有球星、沒有戰績、當然沒有票房,平均每場觀眾人數不到25,000人,老闆Steinbrenner不喜歡輸的感覺,決心要把他在商場上的智慧移植到球場上,並實際插手管理球團營運上的大小事。
 
註1:農場就是球團專屬的小聯盟,水準等級從1A到3A

1991年,新教頭新氣象,Don Mattingly依然單刀未老扛第三棒,配合老少盲劍客(註2)Jesse Barfield和Kevin Maas,加上「洋基很少黑人、有的話都很猛」的五工具人(註3)Roberto Kelly,該年戰績71勝91敗,東區7隊排第5,位置提升了兩名,但球迷興趣不升反降,進場人數比去年還少了14萬人。該年值得一提的是季中簽下一個22歲的年輕自由球員,叫做Bernie Williams,守中外野,打第9棒,很會彈吉他。

1992年,Steinbrenner不滿意Stump Merrill的龜速進度又把他炒了,找來了小聯盟年度最佳教練Buck Showalter來試試,並花了2千萬從自由市場簽下了皇家隊的第四棒Danny Tartabull來助陣。新教頭Showalter是個情蒐狂,深信數據和資訊,注重所有小細節,全面性的控制球員,還不錯,職掌兵符的第一年勝場多了5場,從東區第5爬到第4。Steinbrenner看到成效,願意再給他一年。
 
註2:盲劍客指的是打擊率不高,愛揮大棒的打擊者
註3:五工具球員(5-tool player),五”工具”分別是打擊率、長打力、速度、臂力、和守備能力,意指攻守俱佳的全能型球員
 
1993年,洋基史上關鍵的一年,有句話說「if you can’t beat them, join them」,這句話在Steinbrenner大亨耳中是「如果你打不過他,就買下他」。於是洋基把死對頭紅襪隊的明星三壘手Wade Boggs直接重金簽了過來,這樁交易撼動了兩座城市,從宿敵陣中挖角,而且Wade Boggs可是波士頓的看板人物,準名人堂會員啊!(這讓後來的Johnny Damon從紅襪到洋基變得小兒科)。這年第二個變動也同等重要,就是把Roberto Kelly交易到新生代大紅機器(The Big Red Machine)辛辛那提紅人隊,換來一個洋基球迷永生摯愛的火爆浪子Paul O’Neill,帶著帥氣捲髮和領導魅力,激活了更衣室中的勝利氛圍。在投手方面則簽下了多倫多藍鳥隊的二後先發Jimmy Key和加州天使隊三號先發 – 獨一無二的獨臂投手Jim Abbott,終於把勝率拉過5成,擺脫爛隊變好隊,當年戰績88勝74敗,在東區排名第二。(沒辦法,那幾年多倫多藍鳥太強了!)
(人生不設限啊!)
 
1994年,大聯盟把東西區拆成東、中、西三區,而且球季只到8月初就因為罷工事件而終止,當時全聯盟戰績最好的就是洋基,很多球迷都痛心欲絕,但最痛的還是隊長Don Mattingly,在他13年的洋基生涯中,終於眼看要打他人生的第一場季後賽,結果因為球團老闆和球員的貪婪而要多等一年。我記得當年的夏天我感到非常空虛,沒有棒球可看的夏天感覺比冬天還冷。
 
1995年,在柯林頓總統的介入下,大聯盟恢復營運,但已然造成了重傷害(94年的MVP正是重傷害”The Big Hurt” Frank Thomas),球迷賭氣不進場,電視收視率大幅下滑,原本好不容易每場近3萬名洋基觀眾,經過罷工每場足足少了7千人。Showalter持續他的魔法,讓洋基終於在該年以外卡身分打進了季後賽,自1981年來的第一次,可惜法力不夠,五戰三勝制季後賽第一輪,對手是小葛瑞菲領軍的西雅圖水手隊,洋基已先奪下兩勝,結果在關鍵的第五戰、關鍵的11局延長賽中、被「完美打擊機器」Edgar Martinez關鍵的一支二壘安打逆轉,敲碎了洋基球迷的心,大老闆Steinbrenner氣炸了,左手先炒了總經理Michael,接著右手炒了執教4年,把洋基從東區後段班拉到前段的Showalter!沒有功勞…就是沒功勞,沒有贏,就是教導無方。雖然Showalter被炒得有點冤,但更冤的是隔年洋基就贏得世界大賽冠軍。(還有第三冤,就是後來Showalter去執教響尾蛇隊,也是他一離開後就贏得世界大賽冠軍。他現在是巴的摩爾金鶯隊的總教頭)。不過舊的不去新的不來,這一年從農場升上了四個人,分別是25歲的Mariano Rivera、24歲的Jorge Posada、23歲的Andy Pettitte和21歲的Derek Jeter。
 
1996年,新的總經理Bob Watson上任,新的總教頭您猜是誰?就是名滿天下的Joe Torre,兩位新官何止三把火,直接就攻頂了,洋基終於贏了世界冠軍,睽違18年後的第一次。戰績變好,票房增加,收入增加,可以買的球星更多,球星更多,戰績更好,戰績就算不好,票房也會增加,因為大家都愛看明星,球團終於感受到良性循環的威力,開始砸大錢亂買,而且經過罷工事件,大聯盟必須做點事情來讓球迷願意買票進場,有些球星開始吃藥增加全壘打,讓比賽變得更刺激好看,有些球團像洋基則大作個人行銷,把俊俏小生Derek Jeter推上GQ封面,大打紐約優質黃金單身漢的個人魅力,洋基隊在今年登上了「小高峰」,完成了許多忠實球迷的夢想,進場人數每場平均為2萬8千人。就在這年Derek Jeter站穩了游擊防區,一站就是15年,明天你打開電視他還是會站在那。24歲的Andy Pettitte成了當家王牌投手,帶領其他30歲以上的名投,包括David Cone、Jimmy Key、Dwight Gooden和Kenny Rogers。Mariano Rivera是個超水準的布局投手,因為老大哥John Wetteland還是當時的終結者。唯一尚未嶄露頭角的Jorge Posada,當時的捕手位置被一個人卡到,那個人就是現任洋基總教練Joe Girardi。Don Mattingly宣布退休,取代他一壘位置的正是「打不過,就買來」原水手隊一壘手Tino Martinez。
 
(還沒完,這才過7年而已)

1997年,以世界冠軍的身分重返球場,球迷期待的高度已與日不同,打進季後賽是基本標準,沒贏世界冠軍就是失敗。為此球團簽下優質左投David Wells,和重砲手Cecil Fielder續約,加上Jeter漸趨成熟,Bernie、Tino維持高檔,O’Neill依舊帥氣扛領袖,而後費盡千辛萬苦、花了一千兩百萬換來一位日本籍投手,名叫Hideki Irabu(伊良部秀輝)。Torre把勝場數提升到96勝,以外卡身分再次打進季後賽,試圖挑戰二連霸,只可惜又於第一輪敗北,失望之餘,球團勸退了老總Bob Watson,由一位具有遠大野心抱負的年輕人Brian Cashman接任(職任至今)。Steinbrenner初嘗甜頭,商人性格給他十元作百元的生意,又再次向球迷承諾,下一季例行賽我們要達成百勝,讓大家知道who’s the boss!

1998年,Cashman人如其名,花現金的男人,開始用錢建構「洋基王朝」,或是人稱「邪惡帝國」。一直以來洋基最大的洞就是二壘,多年來沒一個堪用,於是Cashman毫不眨眼的簽下自由市場上最好的二壘手Chuck Knoblauch,雙城隊的看板球星,一出手就是4年2千4百萬的肥約,和Jeter被媒體稱為最強的二游防區,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「洋基好狠」。當年投手輪值也是強到不行,從一號Andy Pettitte(16勝-11敗)、二號David Cone(20-7)、三號「Boomer」David Wells(18-4)、四號「肥蟾蜍」Hideki Irabu(13-9)、到五號先發「公爵」Orlando Hernandez(12-4)、甚至還有六號先發Ramiro Mendoza(10-2),其中David Wells還投出一場「完美比賽」。該年Posada以打擊力取代了Girardi的先發捕手位置,Rivera依然滴水不漏的終結比賽。Cashman和Torre合作的第一年,就創造了美聯單季最多勝場數114勝(後來被2001年的水手隊打破),大大超出球迷期望。這一年的洋基隊可說是勢如破竹,見佛殺佛,一路殺到最後,輕鬆贏得世界大賽冠軍。
 
1999年,洋基球迷的標準又提高,把世界大賽冠軍變成「基本」,在棒球的最高殿堂,這簡直是荒謬的一種期待,但這倒是Steinbrenner、Cashman、Torre心中的共識-「二連霸」。兩年前未能達成,所以今年使命必達。先確保人才不流失,把David Cone、Bernie Williams、Scott Brosius的約給續了,再從藍鳥隊換來「火箭人」Roger Clemens,看板球星Derek Jeter敲出生涯最高的24發全壘打(真難相信)和102打點,那時的先發9人棒棒開花,輪值五投也是球球犀利,當時的洋基陣容是:
 
打者
1棒 Chuck Knoblauch 2B
2. Derek Jeter SS
3. Paul O’Neill
4. Bernie Williams CF
5. Tino Martinez 1B
6. Chili Davis DH
7. Jorge Posada C
8. Chad Curtis LF
9. Scott Brosius 3B
 
先發投手
1. Orlando Hernandez
2. David Cone
3. Andy Pettitte
4. Roger Clemens
5. Hideki Irabu
 
終結者Mariano Rivera依然滴水不漏,看到他出場對方休息室就開始收拾東西了,這個人我以後就不講了,每年都是這樣的。
 
當年洋基不但蟬聯美東冠軍,在世界大賽只用4場橫掃了勇士隊,完成了大家的心願,順利的二連霸。洋基球迷開始相信他們的隊伍是天下無敵,沒有什麼事是辦不到的。眾星雲集之下,整季票房高達329萬,平均每場進場人數首度突破4萬人。
(洋基王朝鐵三角)
 
2000年,球迷貪心的奢望三連霸,此時洋基財力已深不可測,想買誰就買誰,季中簽來了「用藥大師」Jose Canseco增添可看性,從印地安人隊挖來了David Justice增加板凳深度,整個球團充滿了各式各樣有個性的球員,球團把每個球員都當成了商品來包裝、行銷、增添話題,當年最火的話題是世界大賽,著名的「地鐵系列賽」(The Subway Series),洋基和大都會兩隻紐約球隊碰頭,結果大都會不堪一擊,五場就game over了,洋基真的辦到了!完成了近代棒球史上唯一的一次「三連霸」(上一次是1972-1974年的奧克蘭運動家隊)。球迷的期望再度被滿足,今生今世將與洋基球隊生死與共,並將此榮耀世代相傳下去。Joe Torre掌兵符的5年中,拿下了4年的世界大賽冠軍,媒體稱他為「神之教頭」並不為過。洋基隊不負眾望,甚至超越期待,達到了這20年來的大高潮。
 
(都三連霸了,還要繼續嗎?)
(是的。)
 

2001年,二壘手Chuck Knoblauch得了一種怪病,無法好好的從二壘傳球到一壘,好幾次還傳到了觀眾席,於是被流放到左外野,二壘則由Alfonso Soriano頂下這位置,結果出乎大家意料之外,這瘦黑人敲了18支大的、73分打點,還幹了48個壘包!Chuck Who? Soriano當年獲選美聯新秀第三名,沒辦法,因為該年第一名是鈴木一朗,第二名是CC Sabathia。「邪惡帝國」再度伸出魔掌,祭出一份億元合約,年薪超過千萬網羅到金鶯王牌Mike Mussina,和火箭人Roger Clemens以及Andy Pettitte形成三大先發,試圖挑戰四連霸。可惜的是,「三大先發」敵不過響尾蛇隊的「左右護法」Randy Johnson和Curt Schilling,洋基在第七戰、九局下,在領先的情形下被逆轉,敗戰投手竟然是他們最依賴的Rivera。守下這麼多場勝利的Rivera,竟然砸了這麼重要的一場比賽,幾乎到手的四連霸就這麼沒了,加上Paul O’Neill決定含淚退休,洋基球迷的那個冬天夠難熬,一群人陷入了高潮中的低潮。

2002年,球團決定擺脫傷痛捲土重來,還好可以酸酸紅襪隊讓自己舒服一點,算是一種滿有效的安撫劑(洋基1998-2006連續9年是美聯東區冠軍)。Cashman再次出重手,簽下了當時自由市場中最好的球員,Jason Giambi,這紙合約給他每年平均年薪1600萬,總合約價值高達11億美金,另外1350萬給新的三壘手Robin Ventura,剩下的零錢以450萬聘Rondell White一年試試,和350萬簽回David Wells,並在季中交易來Raul Mondesi,再以1300萬續約一年。Cashman花錢的氣魄讓許多人開始認識他,一隻批著羊皮的狼,心狠手更辣,把那些小城市球迷都看傻了,洋基球團的口袋到底有多深?錢總有花完的一天吧。呵呵,一些資深球迷應該知道,這才只是開始。這年因為太多新血加入,雖然例行賽再度突破百勝,但團隊協調性不佳後繼無力,季後賽第一輪就打包了。
 
2003年,酷斯拉來襲!酷斯拉來襲!美日兩大棒球國共同的頭條新聞,肆虐日本職棒的強打怪獸Hideki Matsui(松井秀喜)踏上美國領土,尾隨的是超大陣仗的日本媒體,紐約最喜歡人來瘋,最好是每天全世界新聞都報洋基隊。這巨大的壓力順利的被松井扛了下來,繳出非常亮眼的成績單,洋基瞬間多了幾百萬的日本球迷,這7300萬花的超值。這一年洋基再度打進了世界大賽,碰上的又是一隻新球隊馬林魚隊,結果第六戰被Josh Beckett完封落敗,這是Joe Torre三年來在世界大賽的二連敗,但能取得門票已屬難得,因此球迷碎碎念之餘,還是對他們充滿景仰,沒關係,我們年年有機會。
2004年,洋基三壘手Aaron Boone打籃球扭傷膝蓋,後來證明是「棒球史上最重要的籃球傷害」,為了要補洞,Cashman乾脆換來美聯MVP Alex Rodriguez,暱稱「A-Rod」的棒子有多猛,問問前女友瑪丹娜就知道。外野方面再用年薪1300萬把Gary Sheffield給簽下,怪物一隻接一隻登陸紐約,再度刺激票房上揚,媒體沒日沒夜的報導,A-Rod和Jeter的瑜亮情結良性競爭,一山漸容二虎,此年投手陣容大幅換血,Clemens和Pettitte攜手去當太空人,David Wells去當教士,球團不得不買來夕陽名投Kevin Brown、和中流先發Javier Vasquez、Jon Lieber來吃局數,但可惜季後賽靠的是投手,在領先紅襪3-0的情形下,為賺票房放水放到失控,慘遭紅襪4-3逆轉晉級,成了棒球史上第一、職業運動第三支在3-0領先下輸掉系列賽的球隊(後來紅襪打破魔咒贏了世界大賽)。本季依然超過百勝,7位球員獲選明星賽,Rivera創造洋基史上單季最多救援紀錄(53)。此時每場觀眾超過46000名。
(誰說我們感情不好呢?)
 
2005年,洋基看到死對頭紅襪簽下了「右護法」Curt Schilling贏了世界冠軍,於是不認輸了簽下了「左護法」Randy Johnson,同時大手筆簽來了Jaret Wright和Carl Pavano,如果說前者是個失敗,後者便是一夾就散的豬血,失敗中的失敗,兩個人在保健室坐領高薪,一點忙也沒幫上,還好這時從農場上升來一個耀眼新星,讓我們大家一起說是誰!YES,王建民!老王有如保齡球般的下沉球(sinker)讓大聯盟打者吃足了苦頭,「台灣之光」的首季就奪下八勝,猶記得老王的處女戰是對藍鳥,那天夜裡台灣電視沒轉播,我們只能趕快刷卡線上訂閱MLB.tv,而且因雨延誤了40分鐘才開始,好事多磨,那是身為棒球迷和台灣人最難忘的一夜。這年還有兩件事,一是A-Rod贏了美聯MVP,二是老王的好友Robinson Cano的首季,洋基隊終於有個像樣的二壘手了。很多台灣人是從這年開始看大聯盟的,開始分的清王建民和汪建民的不同。
 
(老王都出場了,真的不能快轉一下嗎?)
(忍耐點,只剩5年了)
 
2006年,洋基先以年薪1300萬「打不過,就買來」紅襪的開路先鋒Johnny Damon,並要求他剃光那茂盛的毛髮,季中松井秀喜因撲球扭傷手腕提前收工,為了維持火力不中斷,馬上換來了5工具人Bobby Abreu,並以3100萬讓他留下來打拼兩年。本季在「台灣之光」「洋基救世主」王建民的帶領下(台灣媒體都這樣寫),洋基連續8年蟬聯美東第一,甚至在季後賽奪下首勝,可惜隊友無法突破老虎隊的強投封鎖,洋基連第一輪都沒過。王建民本季奪得19勝和Johan Santana並列全大聯盟最高,台灣球迷和媒體開始瘋狂追逐他的「一球一球投」,海外的台灣人更成群結隊的去現場加油,洋基球場正式場場爆滿,連黃牛票都難求,洋基主場每場觀眾突破5萬2千人!

2007年,王建民再次寫下19勝的輝煌戰績,輪到美國人開始注意「台灣」,分的清楚「Taiwan」和「Thailand」的不同,老王靠實力成為洋基Ace,贏得Joe Torre的高度信任,還被時代雜誌選為2007年百大名人,讓台灣的國際形象更上一層。為了「輔佐」王建民的王牌位置(台灣媒體說的),Andy Pettite再度回鍋,Roger Clemens緊接著也來了(這兩人怎麼回事?)進攻方面鑽石打線依然耀眼,A-Rod成為史上最年輕的500全壘打俱樂部,季後同意用2.75個億續留洋基十年。帶著高度信心進入季後賽,首戰老王表現不佳輸給印地安人,關鍵的第四戰由誰先發備受爭議,最後Torre決定交給王建民,因為他值得(he deserved it),結果老王砸鍋,洋基淘汰,這一砸間接砸了Steinbrenner對Torre的執教能力,開始”考慮”是否和Torre續約,雖然最後球團提出新合約讓Torre保持大聯盟最高薪的總教頭,但Torre覺得受辱,因為還需要”考慮”嗎?於是離開了洋基,轉戰國聯道奇。在Joe Torre執教的12年,洋基年年打進季後賽,贏得其中6次美聯冠軍和4次世界大賽冠軍,他把這些年的經歷出了一本書,中譯本叫做《我在洋基的日子》,如果你是任何型態的manager,都很值得參考。

2008年,球團面試了三位總教練候選人,分別是Don Mattingly、Tony Pena和Joe Girardi,結果出線的是Joe Girardi,Mattingly一氣之下尾隨Torre去了道奇。Girardi應是從杜拉克的管理學偷師,堅守SMART原則,所以穿上背號27號的球衣,天天提醒目標是幫洋基贏得第27次的世界大賽冠軍。洋基舊球場的最後一季,開幕戰當然是由連續兩年19勝的王建民擔任先發,在55112名觀眾面前,老王打敗了「世紀王牌」Roy Halladay而名留青史,但Jeter和A-Rod輪流受傷,連鐵人Posada也進了生涯中第一次的傷兵名單,最要命的是王葛格在一次跨聯盟比賽時跑壘扭傷了腿,把他的投手生涯從高峰降到冰點,整個台灣也跟著受傷,老闆Steinbrenner還為此痛批國聯是「沒跟上時代」,老王這傷到底好了沒,我看連張友驊也不知道,想到我們已多久沒有為王建民熬夜加油,不禁就悲從中來,我們不要看王葛格跟小朋友玩耍賣臍帶血,我們要看王建民用那犀利的伸卡球,把大聯盟打者K的片甲不留,恢復他「滾地球王子」的功力,讓「台灣之光」再現全球啊!

(加油王葛格,全台灣人都想為你熬夜啊!)
 
Girardi雖滿懷信心鬥志高昂,但事與願違,這一年洋基不但失守美東第一的位置(光芒),連第二都沒有(紅襪),結果這是自1993年以來洋基第一次沒有打進季後賽,9月底就提前渡假悠哉釣魚去了,舊洋基球場雖然舉辦了明星賽,但竟沒有舉辦季後賽,球迷實在不敢相信,要求負責人「踹共」(出來說)。可惜Steinbrenner此時已龍體萎靡,而球迷竟展現了體諒和寬恕。此季唯一的亮點是Mike Mussina獲得他生涯首次單季20勝,成為大聯盟史上年紀最大的一位,毅然決定在高點上退休。
 
2009年,老Steinbrenner正式下台,讓小兒子Hal Steinbrenner當家,新老闆、新球場,「洋基沒進季後賽」給了Cashman絕佳的花錢理由,他放走了Jason Giambi、Bobby Abreu和Carl Pavano,然後陸續補上了CC Sabathia、A. J. Burnett、Mark Teixeira和Nick Swisher,別問他花了多少錢,錢不是重點,重要的是要給球迷一個交代,要向競爭者宣告「誰才是老大」!我們家老王也傷癒歸隊,年薪五百萬,準備當第三號先發,甚至季中還把老王天敵Eric Hinske給簽了過來,可惜王葛格一直回不到兩年前的水準,最後一勝六敗,在休息室穿著西裝看隊友取得百勝,再冷眼旁觀看著隊友一路過關斬將,如願以償的奪下第27次的世界大賽冠軍,唉,我們都能理解他有多失落。此年老王好友Cano簽了肥約,身價和數據上正式晉升A咖,35歲的Jeter成為洋基史上最多安打的球員,而A-Rod在例行賽最後一場比賽,同一局的兩打數幹了2隻全壘打和7分打點,讓他連續11年單季30支全壘打和100分打點繼續下去(目前已連續13年),簡直跟漫畫情節一樣,松井酷斯拉秀喜贏得世界大賽MVP,日本再度陷入瘋狂。
2010年,Girardi背號換成28號,再次啟動吸引力法則,並跟球團再續約三年。王葛格去了首都華府養傷,新增生力軍Curtis Granderson和Javier Vazquez,強投強打發揮正常水準,洋基再次闖進了季後賽,第一輪橫掃了雙城隊後,在美聯系列賽中輸給了火炮軍團遊騎兵隊。有了日本和台灣,當然不能放過韓國市場,所以Chan Ho Park(卜贊浩)也來到洋基效力,可惜他的球速和魅力不再,打了半季就被球團放棄,賺到了多少韓國球迷不太清楚,但總是個嘗試。7月13日明星賽的早晨,大老闆George Steinbrenner心臟病發而與世長辭,在他自1973年買下洋基隊以來,他把洋基球隊的營收從1千萬拉抬到1.2億美金,建立了自家的電視台(YES),並把「洋基」打造成全美職業運動中市值最高的品牌。
(賓士為紀念洋基大老闆所做的平面廣告)
 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 
OK,「前言」寫完了,接下來談談什麼是「粉絲」。
 
英文有句片語叫「jump on the bandwagon」,中文大概意思是「跳上歡樂列車」,跟隨流行、一窩蜂、趕時髦,王建民初上大聯盟的時候,台灣人只有少數族群在看,當他越投越好,媒體大幅報導,越來越多人開始關心王建民,連帶的關心洋基和大聯盟,就跟股市狂熱一樣,總有許多專家冒出來,解說什麼叫伸卡球、四縫線和二縫線快速球的不同,大街小巷、士農工商、老弱婦孺都被「台灣之光」壟罩,連傅達仁都重出江湖,那些風水星象外星人名嘴可逮到機會口沫橫飛,大伙兒皆能評上幾句王建民,縱使他們連大聯盟有幾隊都不知道。這幾年老王受傷,很多人也跟著不看大聯盟了,脫隊跳上其他的歡樂列車了,而像我們這些繼續守著的人有個名稱,叫做「fan base」,他是一個「base」,不會動搖、不會改變、不受外力影響,所以,「粉絲」的真正定義就是「不離不棄的一群人,跟你做什麼無關」。

看周杰倫演唱會時,燈光一暗人都沒出來大家就開始尖叫,假設周董出來滑了一跤,大家會瘋狂的喊「好屌」,周杰倫忘記歌詞,觀眾會幫著和聲,跟旁邊的人說「好可愛」,周董放了一個屁,前排的人趕緊拿塑膠袋打包,回家慢慢享受。因此,粉絲是盲目的。Apple如果出了一枝筆叫做iPen,不管什麼形狀,好不好寫,都一定會有人買,重點不是產品,而是因為他們是盲目的品牌崇拜者,就像還是有人相信陳水扁是無罪的一樣。

另外,粉絲是永遠站在你這邊的,他們會自己幫你找藉口,洋基沒有贏冠軍,是因為重要球員受傷;麥當勞的食物不健康,是因為你沒有適度運動;馬英九執政不好,是因為民進黨惡意阻撓。我們可以說「任何品牌,包括企業、藝人、政客、部落客想有所作為,沒有fan base一切免談!」因為人一定會犯錯,當你犯錯時,若沒有足夠的支持者來盲目的挺你,那你的品牌是不堪一擊,撐不過低谷,就無可能反彈。粉絲的極端呈現是「宗教」,千錯萬錯不是上帝/佛祖的錯,你歷經的所有苦難,都只是神給你的磨練,你得從中學習而成長。不是嗎?
 
小結一下,粉絲是「不離不棄的一群人,跟你做什麼無關,因為他們是盲目的,而且會主動幫你找藉口,來維持心中對你不變的愛」。
 
有堅強的fan base到底有多好呢?簡單的說,當然就是超越同業許多的經濟效益 – 比別人卡賺啦!
 
以紐約洋基隊來說,每年大手筆的簽下球星,乍看之下支出好像挺多的,但洋基球場一條最陽春的熱狗賣美金$6.75,約台幣200元,根據球團統計,有超過六成的觀眾會買至少一條以上的熱狗,新洋基球場每場平均人數約47000人,因此我們可以算出「單場熱狗總收入」約:
47000 x 60% x $6.75 = $190,350美金,折合台幣約570萬,一場球賽3個小時,光靠熱狗的收入就有台幣570萬,一年下來有81場主場,所有年度熱狗總收入就是4.6個億!一個球季賣出的熱狗總長度加起來約300英哩,約483公里,相當於950個101大樓,而且,這只是最保守的估計!
想吃到洋基球場的熱狗,你得要有門票進去,而且熱狗只是小菜,若加上啤酒、薯條、生魚片、三明治、爆米花、甜點,光「餐飲收入」單場下來就破千萬,而球團最大宗的收入來源則是來自門票、季票、VIP包廂費、周邊商品如球衣、球帽、電視轉播權利金、和商標授權,難怪洋基老闆曾說,明星球員的簽約金不算什麼,我們只要多賣幾條熱狗就OK了。在北美職業運動中,紐約洋基隊是粉絲數最多,球團收入最高,和品牌價值最高的球隊。
 
我心中的第二名是Apple,但已經有太多媒體在寫,我就不想寫了。他們已是全球市值和品牌價值最高的科技公司,持續引領全世界的數位生活,他們的每一項發明都是人類歷史的刻痕,每個粉絲都是一打十的top sales,逢人就宣揚apple的魔力。小哉問時間:若有天老賈駕鶴西歸,apple會不會走下坡?我的答案是不會,因為apple的fan base堅強的難以撼動,走了一個他,還有千千萬萬個他,洋基隊會因為失去王建民(或老闆Steinbrenner)而失去粉絲嗎?除了台灣歡樂人以外,不會。

「品牌」和「fan base」是連體嬰,永遠相輔相成,除了紐約洋基隊和Apple之外,我心中的第一名是Ikea,賣家具的瑞典商。每年夏天,Ikea會郵寄一本商品型錄到你家,很多家庭主婦若沒收到,他們會氣到跑去櫃台罵人:「為什麼我沒有!?」Ikea的型錄是全球發行最多的實體書,印刷量足足比聖經高出三倍,而內容除了廣告,還是廣告。如果說Apple能讓人徹夜排隊購買他的產品,Ikea則是讓大家瘋狂地翻閱他的廣告,不是每個人都愛洋基、或擁有apple產品,但每個人家中都應該有一本Ikea型錄。再者,如果說聖經是史上最多人研讀的書,最成功的宗教廣告物,那麼Ikea則是普羅大眾、全地球人共同的信仰,1.8億人都會看的300頁廣告,還每年更新,大家迫不急待的翻閱。真可惜,Ikea堅持不上市。Ikea的歷史二十年我不多說,想了解他們你得自己做功課,我不能把所有品牌的歷史都寫出來,若你懂得舉一反三,以上洋基的二十年歷史就夠你舉的了。

但,我們該如何養成粉絲呢?

首先你不可能討好每個人,所以請選擇放棄你不要的人,一開始的產品定位幾乎定生死,行銷專家口中的「切割市場」(market segment)是最難也最重要的,可以切主題、空間或時間。主題就是目標族群,空間就是地理環境,時間就是人一天的生活作息。聽不明白?那就讓我保留點競爭優勢吧。

另外,fan base不可能速成,時間是必需品,要累積很多的「對」,周杰倫不是因為一首歌或一張專輯而擁有粉絲,他就像洋基隊歷經了無數的「動作」中才擁有今天,這些動作從「千里之外」「聽媽媽的話」一直到「功夫灌籃」「刺陵」,上沖下洗,東試西搞,才有今天的左摟右抱。你也可以製造一個「宿敵」,就像洋基和紅襪、Apple和微軟、Android和iphone,來借他人之力來凝聚你的粉絲,製造一種「同仇敵愾」的氛圍,高笑低是強化榮耀,低攀高是品牌哄抬,中對中就是…你挑錯對象了。

(誰有勇氣看第二遍?)
 
粉絲是「果」不是「因」。因為有”歷史”(輝煌戰績、很多代表作),所以有”現在”。養成粉絲的過程是被注意、好印象、滿足期望、受到信任、獎勵。洋基從爛隊變成強隊,球迷開始產生正面印象,老闆說要達到100勝結果不但做到,還多贏了14場超越球迷期望,大家開始相信洋基明年可以繼續連霸,結果真的二連霸,球迷心裡得到獎勵,與整支球隊共享榮耀。Apple電腦外型漂亮,而且竟然比PC耐用,老賈推出一個新產品可放2萬首MP3ㄟ,他們竟然還推出最棒的手機,現在拿著ipad2在街上走就是帥啦!Ikea家具便宜又有型,帶女友到現場逛就洋溢起幸福的感覺,然後就上床了…試試床墊。你可以把每個成功企業都帶進這公式想一想。不要見樹不見林,看人家facebook粉絲團有20萬人就想跟著做,人家花了20年才有今天,請問你的「林」在哪裡?你能不能活個20年?
從顧客到粉絲,再到擁有fan base,這不是件容易的事,從建立關係到培養信任再到忠貞不二,這裡的關鍵字包括「情感連結」「說故事」「體驗行銷」「獨一無二」「創新」「人生夢想」「耐心」等。任何品牌(包括個人)的建立都是一條漫長的路。寫到這我問一下,你有認真看完我這篇文章嗎?
 
100人裡面,99人絕對沒有,也許只有1人會逐字看完。你看,你連這點耐心都沒有了,還想建立fan base?我寫了1萬3千多字的文章,最多只得到1個粉絲,而你又做了什麼呢?
   

請登入留言



客服信箱:iam@wendellyu.com / 客服電話:0983-2083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