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緣起]
大約在2008年,由Mr.6帶動了「網路文」風氣,讓我發現了Mr.Jamie的部落格,看到現在他的AppWorks已是最知名的創業育成中心,為推動台灣網路創業的一股重要力量,而這一切都是從一個部落格開始的…
[第一題] 當初回台推動網路產業,為何會從寫部落格開始?
J:我當初在紐約就有計畫,跟老婆說要回台灣推動網路產業,她說我瘋了,後來我就硬來,我開始寫部落格,又在台灣租了一個辦公室,還收了11個團隊,說AppWorks在6月1日要正式開始,一定得回來。2008年是網路發展滿關鍵的一年,在美國facebook已形成一股力量,在2007年幹掉了MySpace,轉型成平台讓很多開發者上去,當時也是Twitter這些social media紅起來的,加上iPhone在2007年出來,Android在2008年出來,我認為2008年像是一個分水嶺,讓網路再往前進入一個新世代,又剛好遇到美國的次級房貸財務危機,我在美國發現網路的世代交替正在上演,以前我們在講SEO,現在我們要講social media,那台灣有沒有跟上呢?我離開台灣已經四五年了,後來一看台灣網站才發現怎麼都還是一樣像無名小站這樣,台灣也還沒人在關心smart phone,只有一些發燒友在玩,大家還沒意識到smart phone可能是網路的下一個趨勢,但我人在美國沒辦法做什麼,我就想至少可把這些新知翻成中文,用中文的方式講述我在美國看到的東西,給台灣的讀者看,所以我開始寫部落格,要把網路正在發生的進化,用我的語言講給台灣讀者聽。
暢:你寫部落格這件事和你推動台灣網路是有關連的?
J:有,因為我覺得台灣不能落於世界之後,你在國外住了一陣子之後,會覺得台灣其實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地方,經濟發展的同時,我們的人情味並沒有跑掉,我在美國六年,很想念台灣的家人朋友,所以決定回來,以「想要幫台灣做點什麼」的心意回來的。
[第二題] 翻譯外文再加上個人觀點是否為一快速途徑,成為該領域專家?
J:我並不喜歡翻譯外國的文章,每次寫這類文滿痛苦的,因為我看完原文以後會產生一些想法,但我發現台灣讀者沒有辦法去看一篇兩三千字的英文文章,而若他不看內容的話,我再講這個延伸的想法,他是無法理解的,所以迫不得已必須拿別人的故事或框架來講,但我又不想讓別人認為我是一個翻譯外文的部落客,所以就變成理解文章後再用我自己的方式講出來,當然在這過程中我是最大受益者,你把別人的知識拿來講一次,就等於再融會貫通了一次。
至於這樣是不是能讓你快速成名,我認為這也很難說,因為internet這行業剛好是美國最領先的,可是在別的行業不見得,例如老人照顧的行業,你可能就要去找日本的資料,我覺得應該這樣講,你要寫的這個領域,一定是有一些語言是最值得參考的,你把它拿來參考,再化為你的語言,寫成台灣可以讀懂、可以接受的內容,那就會提供很高的價值。
暢:所以先決定你要寫什麼領域,然後你再去全世界找,哪些網站或資訊來源是第一手的?
J:而且是很有價值的,不管你是要用翻譯的方式,或用你自己的話語寫出來,或發表你對此的感想,都會對本國讀者產生很大的價值。
暢:怎麼樣增強外語能力呢?
J:其實我們剛開始去美國時看外文也很痛苦啊,可是你看久了就會快了,我一開始看英文文章也很慢,但我現在每天可以看五十到一百篇,所以我覺得沒有捷徑,就是多看,最終回歸到你寫的東西是你真正有熱忱的,其實我每天早上起來是等不及要看昨天到底發生什麼事情,對我來講很像每天在看連續劇一樣,我很期待看到下一集在演什麼劇情,所以若那領域你真的很有熱情,你就會很努力去看,在這過程中你的語言能力就會進步了。
暢:你會看幾個大來源,像Hacker News, Techmeme那些整合過的aggregator,還是有獨立的部落格?
J:一開始是從那些開始看沒錯,後來從這些網站中又找到幾個部落格,我喜歡的就會訂閱,而這些部落格中又會發現其他的部落格,所以我現在大概訂閱了250個來源網站,
[第三題] 請談談您自己的部落格流量成長階段,每日更新是否必要?
J:從2009年開始寫,到2011年前兩年都是快速成長,一開始一篇好的文章大概三五百人看,爛的話大概一兩百人看,部分流量來源是從Mr.6導來,因為我跟他寫的很接近,那時寫網路的都叫「Mr.什麼」,像Mr.6、Mr.Friday (MMDays),我當時只想快點想把有用資訊帶給台灣讀者,既然台灣科技部落圈流行「Mr」,那叫Mr.Jamie就能讓網友一眼就看出來我是在寫網路,不用再多花時間解釋。到了2012年,一篇就有五千到一萬人看,2013年就維持在一萬以上,後來我覺得主站流量可能到頂了,所以只要有人想要我的文章就會免費授權給他們,像我的分身一樣。
暢:你授權文章是要擴散影響力對吧?
J:對,我寫文章不是為了要賺錢,是為了散播知識,寫一次能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,對我來說都是好事。另外我覺得每日更新是必要的,現在Social Media時代,即使是每日更新的人都不一定會被看到,FB動態一直被刷下去,更何況你不每日更新。我運氣滿好,粉絲團算經營的早,現在要有這麼多粉絲也很難,而且族群精準,每一篇反應都不錯,表示他們是真的很關心網路這件事。
[第四題] 創業家是否該寫部落格,為什麼?
J:一定要,因為不管你在創什麼業,你一定是在某個產業中運作,如果你要想大成功的話,其中一個要素是你要成為這個行業的意見領袖,那寫部落格第一是有機會把你的思想散播出去,久而久之你才有機會成為意見領袖,第二寫部落格的本身,會強迫你去思考這產業的發展和未來的走向,包括會遇到的挑戰,又該怎麼解決,這種練習會幫助你更能夠成為意見領袖,所以創業家寫部落格有兩個好處,一個是練功,一個是產生你對這產業的影響力,算是最基本必要的功課。
暢:那你有逼他們要寫部落格嗎?
J:我有push他們,我原本覺得每天寫一篇出來很簡單,但後來發現能夠做到的人非常少,我是把寫部落格當作我每天的任務,但大部份的人都無法做到。
暢:每天寫同樣的東西會不會疲乏?
J:我的熱情來自「把有用的知識提供給讀者」,而不是把部落格變得很高流量或什麼,我每天早上五點起來看文章,一半時後我找到不錯的資訊,就從那篇延伸出自己的想法,另外一半是寫「綜合性」的,寫趨勢的發展,或像「品味」的系列文章。
暢:你的創業團隊也每天follow你部落格嗎?
J:其實很有趣,他們進來前都很熱衷follow,進來後也許每天見面,也許是創業越來越忙,好像就沒有了哈哈。
暢:寫部落格要花很多時間,他跟創業有點矛盾,因為寫部落格不會產生立即收入,然而創業還是比較重要,你覺得時間到底要放哪?
J:寫部落格是在累積「長線的價值」,而創業很多時侯你每天在做的事情是短線的,今天做的事情,只是要解決今天的問題,身為一個創業者,你應該長線跟短線兼顧,做適當金錢和時間的資源分配,像我每天花三個小時寫部落格,我覺得還是很必要,而且我真的沒有辦法告訴你,這個「部落格」在過去四年,對我想要推動的事情幫助有多大,我的七個夥伴都是因為這部落格而加入的,我的所有投資人都是因為這個部落格輾轉而來,可能是某個員工,他覺得我在做這件事很有意義,就介紹他老版給我認識,很多的創業團隊也是因為看我的部落格才決定加入AppWorks,所以基本上若你要說的話,整個AppWorks都是從這個部落格「長出來」的,如果我可以從我的部落格長出一個AppWorks,那你也可以用同樣的策略去長出一個公司,真正從一個部落格開始,在你的產業中長出一份事業來,所以沒道理說,因為你創業就不能投資時間在部落格上面。
[第五題] 部落格本身是否也可視為是一種創業,您的想法是?
J:看你對創業的定義是什麼,廣意的定義部落格當然也是創業,但大部分是「個人型」的創業,因為有流量、有名氣、有影響力,能產生一些營收,能讓你個人過得不錯的生活,甚至開始養一兩個員工,可是你說部落格有沒有可能變成一個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,我覺得光靠部落格本身很難,如果我們要講的創業是要長成一家大企業,像Google、Facebook這種,光靠單一部落格,幾乎是微乎其微的。但你說部落格能不能成為可規模化事業中一個很重要的「資產」,我認為是有可能的。
暢:所以是可以創業,但是小規模、個人型的創業,那若是像Huffington Post那樣,一開始也是一個部落格,但最後變成一個可規模化的model?
J:的確是,這世界上還是有Engadget、TechCrunch、Huffington Post這種,如果是一個媒體的話,他的影響力會大過他的商業價值,而創業的話,我們的估值比較偏「商業價值」,我認為像TechCrunch他們賣掉,在美國其實都算是很小的出場。
[第六題] 可否談談AppWorks史上部落格相關的服務?
J:其實很少,只有《品唄》做部落格行銷,《Justaple》像Pinterest的SNS,還有《Tagtoo》是廣告平台。我想很少創業團隊做部落格相關,一方面mobile是趨勢,一方面能規模化的model不多,就像是做BSP也很難賺吧。
[第七題] 國外有許多部落格被投資的案例,您覺得台灣有可能嗎?
J:其實已經有了,像中國的36氪,台灣像關鍵評論網、風傳媒、Inside、T客邦、Engadget這些共筆部落格,背後都有資金投入,我們也投了一個TechOrange。
暢:有無可能整個賣掉,或被收購到大媒體的出場呢?
J:短期之內不一定有,但長期一定有,因為比較大的媒體公司還沒意識到做網路媒體有這麼難,不過應該很快就會知道了。
暢:你覺得什麼領域比較有可能,科技、美妝、遊戲,請一些人經營共筆部落格,然後變成Huffington Post賣掉?
J:我覺得政治類的是最難的,應該只有選舉時才會有價值,但可求影響力,沒辦法變商業模式,我覺得生活類、旅遊類、消費類、科技類、結合運彩的運動類,會比較有商業價值。
暢:就我知道某些國內部落格曾被出價過,但因出的價不高而作罷?
J:可是你看2005年MySpace賣給NewsCorp是5.8億美金,2006年Youtube賣給Google是16.5億美金,那時侯大家都覺得是天價,可是你看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,價格已經成長十倍了,所以台灣現在whoscall用1900萬美金價錢賣掉,大家覺得這是天價,但也許不到十年內,這個數字會上升十倍。
暢:就看你敢不敢賭,要不要堅持,誰知道SnapChat拒絕FB收購後會不會鳥掉,像當初Plurk該賣的時候也沒賣。
J:都很難說,郭家兄弟一開始做地圖日記,其實沒有什麼商業模式,做了三四年後轉去做團購才變的有model,他們說你進去一個行業就是這樣,剛開始大家都很嫩,但如果你撐了五年十年,你就變成這行業的專家,那時你就可能會找到一個巨大的機會。
暢:其實寫部落格也是這樣,也要熬個一陣子才有機會。
[第八題] 您如何看待部落格的未來發展?
J:今年過年的時候,我發現我部落格從mobile(行動裝置)來的流量大過desktop(桌面電腦)的流量,這是第一次mobile和desktop發生黃金交叉,我突然覺得很恐怖,我從1994年就在上web的人,到了2014年事隔二十年,web竟然已經被mobile幹掉了,所以以後我寫部落格的時候,不能用我的desktop去預覽說讀者看到什麼,我必須要在我的手機上預覽才知道我的讀者所見,所以我覺得部落格的未來必須要去服務mobile的用戶,未來主要的流量會是從mobile來,但服務mobile用戶跟服務web的用戶是完全不一樣的,像我現在很多mobile流量來源是從flipboard來,有些朋友用zite,有些用feedly mobile版,在web上面我們知道怎麼做SEO,怎麼做粉絲團經營,讓你的文章能被對的人看到,但在mobile上,我們要開始重新學習這些新的工具,如何讓我們的文章在flipboard、在zite上面看到。
暢:對耶,該怎麼做?
J:這很難啊,我也還在學,我在flipboard開了一個個人雜誌,我一直在幫他導訂閱者,我也還在摸索。像TechOrange從flipboard來的流量已經是facebook的三分之一了,因為TO被選為flipboard科技類的內建的新聞來源,我在裡面開了一個每日創業的雜誌,現在有2400個訂閱者,我每天要選文章分享在這邊,就好像在經營一個新的粉絲團,很像Web2.0那時的感覺,有很多東西要重新去玩、去研究。
暢:所以部落客也該到一個新的戰場,趕快去攻佔他?
J:我覺得「產生好內容」這件事不會變,用部落格這CMS當平台,短期之內還是可以用,但你產生出來的內容是不是還像過去一樣,能用之前的方法被找到,還是說在mobile的世界我要主動出擊,用新的方法去找到我的讀者,這條路我們要開始去學習。我們現在的案子,mobile流量都已經超過三成,第七屆以前還有很多web的來申請,今年第八屆幾乎全是mobile了。
[第九題] 部落格帶給您的機會和好處包括哪些?
J:我真的無法形容它對我有多重要,因為部落格就是我工作的核心,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部落格才產生的,我覺得最基本的,就算你不求影響力、不求營業額好了,光是每天早上起來為了要生出一篇文章,而去讀那麼多資料,去想這些資料到底有什麼意義,強迫自己去選一篇最有用的,再用你最厲害的語言去寫給你的讀者看,光是這件事你若每天做,就可以讓你思考的強度和高度、廣度和深度進步非常多,強化你的表達能力,其實我以前是個拙於言詞的人,可是我現在對於溝通就比較沒有障礙,因為我每天早上都在練習「講話」了,所以我沒辦法去強調寫部落格對我的人生有多大的改變,因為我覺得他是徹底了改變我人生軌跡的一件事情。
暢:這個在你寫部落格之前,應該都沒有預期吧?
J:完全沒有預期,我以前寫部落格只是想把美國那邊很多很好的資訊,用中文分享給台灣的人而已,從沒想過後面能延伸出這麼大的事情。
[第十題] 有何其他想跟後輩部落客說的注意事項?
J:剛開始出來的時後會少不更事,也許為了一時的情緒,或在當下覺得是合理的去攻擊別人,我覺得攻擊的時後也許你會覺得合情合理,但其實每一個攻擊的背後都會有些後座力在,他不只是會回過頭來傷害你,被攻擊的其實也有他的苦衷,從我自己經驗學到,用攻擊的方法,不但不會讓他們了解你的用意,還會讓他們覺得平白無故被你傷害,事後還要花很多力氣去解釋說我不是要傷害你,我只是覺得你怎麼做比較合理等等。結論就是,如果你要改變這個世界的話,「北風」不一定是最好的策略,「太陽」才是。
[後記]
網路經濟仍在高度成長,購物和廣告產值逐年增加,而部落格是網路的一部分,無疑會跟著一起成長,在這之中,有無可能讓「部落格」進一步升級,延伸出其他的事業體,或產生對社會有實質貢獻的事情呢?
想認識更多Mr. Jamie
再次感謝Mr. Jamie的時間和分享!十分暢快!